1、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左丘明(约公元前502~约公元前422),《春秋左传》司马迁(公元前145年~公元前90年)班固(32年~92年),《汉书》陈寿(233年~297年)。
2、《三国志》常璩(大约291年~361年),《华阳国志》范晔(398年~445年),《后汉书》刘知几(661年~721年)。
(资料图片)
3、《史通》杜佑(735年~812年),《通典》司马光(1019年~1086年),《资治通鉴》郑樵(1104年~1162年)。
4、《通志》洪迈(1123年~1202年),《容斋随笔》周去非(1135年~1189年),《岭外代答》赵汝适(Zhao Rukuò 1170年~1228年。
5、《诸蕃志》马端临(1254年~1324年),《文献通考》汪大渊(1311年~ 1350年),《岛夷志略》李贽(1527~1602)。
6、《史纲评要》张燮(1574年~1640年),《东西洋考》顾炎武(1613年~1682年)王夫之(1619年~1692年) 《读通鉴论》王鸣盛(1722年~1797年),《十七史商榷》赵翼(1727年~1814年)。
7、《二十二史札记》钱大昕(1728年~1804年),《二十二史考异》章学诚(1738年~1801年),《文史通义》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左丘明(约公元前502~约公元前422)。
8、《春秋左传》司马迁(公元前145年~公元前90年)班固(32年~92年),《汉书》陈寿(233年~297年),《三国志》常璩(大约291年~361年)。
9、《华阳国志》范晔(398年~445年),《后汉书》刘知几(661年~721年),《史通》杜佑(735年~812年)。
10、《通典》司马光(1019年~1086年),《资治通鉴》郑樵(1104年~1162年),《通志》洪迈(1123年~1202年)。
11、《容斋随笔》周去非(1135年~1189年),《岭外代答》赵汝适(Zhao Rukuò 1170年~1228年,《诸蕃志》马端临(1254年~1324年)。
12、《文献通考》汪大渊(1311年~ 1350年),《岛夷志略》李贽(1527~1602),《史纲评要》张燮(1574年~1640年)。
13、《东西洋考》顾炎武(1613年~1682年) 王夫之(1619年~1692年) 《读通鉴论》王鸣盛(1722年~1797年),《十七史商榷》赵翼(1727年~1814年),《二十二史札记》钱大昕(1728年~1804年)。
14、《二十二史考异》章学诚(1738年~1801年),《文史通义》钱穆和陈寅恪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免责声明: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关键词:







